中信证券2023年资本市场年会本周在线上举行,百位重磅嘉宾、800余家上市公司与投资人共话全球与中国经济的最新形势、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资本市场的最新机遇。首日论坛累计4.8万余人次观看。
首日主论坛的“形势展望篇”邀请到三位重磅专家,分别是外交学院院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王帆教授,著名军事专家、现任海军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尹卓少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分别就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美关系、变动中的世界格局与安全、国际秩序的冲击与重建带来精彩的分享;主论坛的“宏观策略篇”,中信证券研究部的五位首席,分别讲解了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二十大政策、A股策略、海外策略等一系列年度观点。
中信证券总经理杨明辉在大会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此次资本市场年会,我们选定的主题‘聚力突重围’。所谓聚力,即凝聚共识,团结一心,开启新征程;所谓突重围,即直视压力,攻坚克难,迎来更为光明的发展未来。”
“一方面,我们坚信,中国社会各界将凝心聚力,风雨无阻向前进,越是艰险越向前,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在党的二十大这一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党中央也对内外部形势做了实事求是的判断,直视当前的多重压力,决心突围破局。”
杨明辉称,过去的十年,是我国资本市场波澜壮阔的十年。未来,一个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正在形成,并将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十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股票市场规模增长近240%,债券市场规模增长近450%,两个市场规模均位居全球第二。A股上市公司数量翻了近一番,上市公司也愈发成为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盘”,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器”。
资本市场改革蹄疾步稳,实体经济晴雨表作用愈发明确,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愈发强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持续推进,资本市场通过发挥枢纽作用,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初步形成。资本市场在继续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同时,也将助力拓展居民投资渠道和提高财产性收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展望未来,杨明辉认为,资本市场还将继续通过以下三方面提升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第一,注册制是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的关键举措,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条件已基本具备,预计后续将平稳落地。第二,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突出主板大盘蓝筹特色,坚守科创板“硬科技”定位,完善创业板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评价标准,强化北交所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定位。第三,坚定不移推进市场、机构、产品全方位制度型开放;同时,深化沪深港通机制,支持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最后,杨明辉指出,中信证券始终坚定看好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未来,我们也会进一步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政治判断力和执行力,紧抓发展机遇,践行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对于未来的宏观经济形势,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从海外到国内,四个中长期问题值得关注:一是俄乌冲突导致的欧洲能源危机和产业链重塑;二是美国经济何时陷入衰退进而推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三是房地产到地方债务风险还有多远?四是居民资产负债表的收缩会持续多久,影响有多大?上述四个问题的政策应对和演绎方向将决定未来一段时间全球经济的走向。2023年全球经济的关注点或将从通胀转向衰退,而国内经济则将逆势复苏。从宏观政策层面看,“大财政”和聚焦宽信用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将对经济形成有力支撑。从总需求层面看,疫情防控措施的科学优化将释放消费潜能,新兴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将替代地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在此基础上,我们认为2023年GDP增速有望达到5%左右,但同时要关注明年上半年阶段性的通胀风险。落到资本市场,权益市场可能会经历从预期到数据落地两个阶段,长期配制主线应更加关注新兴制造业。债券市场的调整可能没有结束,明年利率可能先上后下。商品方面,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将为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带来投资机会,原油价格则趋于回落。美元兑人民币汇率或将围绕着7呈现振荡格局。
中信证券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师杨帆对二十大精神进行了解读并对2023年政策做出了展望。二十大精神方面,杨帆认为,用一个关键词概括,便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在二十大报告中有详细阐释,映射到对投资的指导上主要有以下三点思路。首先,高质量发展是基调,未来必将强化制造业自主可控。其次,要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我国要全面夯实能源、粮食和产业链的安全根基。最后,共同富裕将是未来5-10年社会民生领域的改革关键词,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或将在2023年发布。
政策展望方面,杨帆认为,2023年经济增长将迎难而上,政策协调支持高质量发展。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承压,2023年增速或回归至5%左右。从总量政策来看,货币政策明年仍有宽松的必要,财政政策则将更加积极,基建投资作为今年稳增长的重要抓手预计明年会逐步扩张。从产业政策来看,地产政策当前信贷、债权和股权“三支箭”共同发力,未来将以供给端为主,需求端为辅继续提供更多政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制造业政策将借力新型举国体制,重点关注二十大报告中提及的“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六大方向,同时“专精特新”仍是补齐制造业产业政策的重要拼图。结构性改革方面,杨帆提出需重点关注国企改革,并对近期的热点政策“资本红绿灯”进行了详细解读,从安全、制造和民生三个领域梳理了“资本红绿灯”的政策方向。最后杨帆对2023年全年的重点政策时间截点做出了展望。
中信证券宏观经济首席分析师程强指出,“二十大”报告系统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征程。国际上,我国面临传统与非传统安全交织的挑战,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衰退风险抬升。国内宏观经济亟需突出重围、迎难而上,在投资引领、财政货币政策紧密协同下,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稳步建立,预期2023年GDP实现5%左右合理增长。数字经济、城市功能、能源结构、装备制造“四个升级”将在2023年以后形成有力替代支撑。未来我国中长期改革以发展和安全并重,在规模合理增长基石上,有望实现更高效、高质、公平、可持续的安全发展。
对于股票市场策略,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师秦培景认为,2022年以来一直压制A股的多重因素将在2023年迎来转折,2022年11月防疫政策优化和地产支持发力已明确政策预期拐点,经济逐步企稳回升潜在增速水平,改善市场风险偏好;预计2023年3月欧美加息结束,人民币汇率拐点出现并逐步升值,打开估值修复空间;2023年下半年A股盈利拐点出现,增速弹性更大,夯实中期修复基础。随着上述三大拐点渐次出现,2023年A股将逐步聚力上行,延续已开启的中期全面修复趋势,进入二季度后上行动能更强,其中外资和私募是全年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A股行情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政策驱动,并已在途中,配置上建议聚焦精准防控、地产产业链和全球流动性拐点三条主线;第二阶段行情由业绩驱动,风格更偏成长,配置上建议重点关注“四大安全”领域。
中信证券海外策略首席徐广鸿认为,随着海外投资者对国内政策预期的逐步扭转,外资在2023年有望持续回流港股;而海外的流动性预期转向亦有助美股重拾升势。展望2023年,国内防疫政策的进一步优化,叠加地产信用风险的逐步化解将共同带动经济基本面预期逐步企稳,改善港股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海外维度,欧美进入实质性经济衰退或倒逼货币紧缩放缓、2023年底美联储甚至或开启降息,抬升风险资产估值。对于港股市场,在当前至明年1季度的衰退预期交易后,2季度起港股料将进入估值抬升阶段,随着下半年国内经济复苏提速,料港股更将迎来估值和业绩的双重修复。美股来看,至明年1季度,衰退预期的交易或给美股带来下行压力,此后将进入2季度业绩下修的衰退周期的“上半场”,但随着负面预期充分反映,叠加流动性预期转暖,美股下半年在衰退周期的“下半场”有望重拾升势。